校友名片
朱延望,翔安马巷人。1970年出生,1989年就读原集美轻工业学校涉外会计专业,1991年毕业后到翔安新店镇财政所工作,1998年任新店镇纪委副书记,2008年任新圩镇副镇长,2014年至今任翔安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。
优秀校友、翔安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朱延望
(文/荷洁 图/陈清阵)
“没想到,我们的校友和嘉庚先生的渊源这么深啊!”7月8日上午,学校党委副书记周学庆一行前往翔安区归国华侨联合会,探访优秀校友、联合会主席朱延望。交流中,朱延望谈起家中几代人和陈嘉庚的故事,令周副书记很是感慨。
朱延望的外公是归侨。“当年,抗战胜利后,陈嘉庚号召海外知识分子回国,支援厦大的师资力量。他还写信给我外公,邀请他回来。1946年,我外公就是这样回了国,在厦大南洋研究所(后改为研究院)工作。”朱延望说,他和外公“交集”的时间并不多;那时候年纪小,记忆中的外公身体不好,总是躺在床上。但是,外公那一柜子书却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。“我外公通晓中、俄、英、法四国语言,这些语言的书籍都有。还有很多他编著的教材,大小不一,厚薄不等。我外公主要研究华侨在南洋的历史,涉及政治、经济等方面,著作比较多。”
祖辈的这种情谊,延续到了后辈。陈嘉庚的孙子陈立人、陈君宝都到过翔安,朱延望陪同他们到厦大翔安校区、澳头社区等地参观。后来得知陈君宝在新加坡心脏病突发辞世,朱延望深感震惊和痛惜。“才56岁啊,太年轻了,太可惜了。”
朱延望说,与嘉庚先生的这一渊源,对他现在所做的工作很有帮助。“说起来,大家的距离就拉近了,感觉很亲切。”
和嘉庚结缘,与教育同行。朱延望的父亲当年也在同属“集美系列”的水产学校读过书,只是迫于经济原因辍学。后来父亲在村办学校教书,当了校长,还娶了同为学校老师的母亲。“虽然我没有从事教育这一行,但我外公、我父母、我妻子、我的两个姐姐,他们都是老师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我们家获得厦门市教育部门授予的‘教育世家’光荣称号,我记得当时的表彰内容是:一家三代人从事教育工作超过100年。”
“我们家很快会出现第四代了!” 朱延望自豪地说,“我儿子现在是福建师范大学一年级学生,他是定向委培生,以后肯定要当教师的!这就是一种传承嘛。”
说到传承,朱延望还有一件挺欣慰的事情:“我外婆在世时,总觉得很遗憾,说我外公这么优秀的基因没有遗传。现在我有个姐姐是大学教授,总算可以告慰外婆的在天之灵了。我们这个‘诗书传家’后继有人了。”
朱延望当年就读集美轻工业学校,再续嘉庚情缘。“‘诚毅’校训对我的帮助很大。本本分分做人,认认真真做事,这一直是我的信条。” 朱延望说,他毕业后去新店镇财政所,做的是财税专管员的工作;但实际上,他做了很多不是分内的事情。
领导经常交代他办些事,抄抄写写,搞搞活动。朱延望从不计较什么分内分外,都是尽心尽力地完成。当时新店镇算比较荒凉的地方,交通不是太方便,他拼命干起活来,很少回家,甚至春节都不休息。他记得有一次镇里要办一项大型活动,筹备工作持续了一个多月,把他忙得团团转。后来镇里要选团委书记,朱延望很自然就被人“想起”,当上了。“多干多学不吃亏。”他总结得精辟到位,“从业务到行政到党务,专业化的,事务性的,我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升。”
“我最近找到了这个!”说到校训,朱延望突然想起了什么,跑到办公桌,拿了一块小牌子过来,很兴奋地说。大家一看,是当年“集美轻工学校”校徽,保存得挺好,还有七八成新呢。
朱延望很关心母校百年校庆的活动安排。他说,班上同学有个计划,想借百年校庆之机聚会,相约一起回母校走走。“不知道学校这方面有什么安排?”
同行的学校校友总联络人陈子荀说,很多校友都有类似的计划,到时候会统筹安排,尽量满足大家的愿望。
朱延望说,他读书时赶上了学校的70周年大庆,印象最深的是学校请回了一些优秀校友举办学术讲座。“他们都是厂长、老总啊,大家心目中的成功人士。我觉得我们的校友真是人才济济。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,学习更加用功了。”
周学庆副书记当年是朱延望的班主任,知道他们这些学生的很多“糗事”,比如早上赖床不做早操,要班主任去宿舍掀被子;后来学生竟打起“游击战”,跑到别的宿舍睡觉……朱延望则温馨地回忆起:周学庆老师崭新的婚房,是他们班两位女生先住的,因为当时放假了,等待实习的她们没地方住……
“时间过得真快啊,一晃三十年过去了。”当年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周副书记,如今已步入中年。他感慨地说:世纪风雨,百年沧桑,嘉庚精神始终是团结广大学子的精神力量,嘉庚情缘永远是校友们心中最温暖的情愫。最近学校修设了新的嘉庚文化墙,大家又多了一个缅怀嘉庚精神的地方。10月21日越来越近了,欢迎校友们回家,再叙同窗情谊,共缅嘉庚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