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更美 专业更强 目标更大
集美工业学校南校区搬迁启动,两校整合进入“最后一公里”
2018年9月12日·海西晨报· 第A07版 · 集海同翔
满载教学设备的货车驶出集美工业学校南校区。 学校供图
集美工业学校新校区颜值高。 学校供图
晨报记者 满丽
昨日,随着一辆辆满载教学设备和器材的货车驶出校园,集美工业学校南校区搬迁工作正式启动,这标志着两校整合进入“最后一公里”路程。
集美工业学校由老牌名校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整合而来,两校的整合提升工程被列入2014—2018福建省重大项目、厦门市重点工程。此前,学校保持着“一校两区”的教学模式,北校区位于原来的集美轻工业学校,南校区则位于原福建化工学校,老师在两个校区之间来回跑。
如今,随着新校区的部分启用,南校区将整体搬入,与原来的北校区融为一体,改变一个学校两个校区的状况。
校园有何变化?
面积大,功能全,颜值高
绿地蓝天之间,一栋栋嘉庚风格的大楼傲然挺立,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高颜值。这里就是集美工业学校的新校区,包括教学综合楼、学生宿舍、食堂、嘉庚大楼、实训楼、运动场等,校园恢宏大气。新校区是在北校区的北部征地扩建而成的,与北校区连成一片。
那么,集美工业学校的校园到底有多大呢?答案是占地面积354亩,是原集美轻工业学校的近3倍,可以容纳6300多名学生。学校是厦门乃至福建省最大的中职学校之一,堪称中职教育的“旗舰”。
据悉,新校区于2014年启动建设,分为两期,目前是部分启用,预计2019年春节前将全部完工。
搬迁意义何在?
优化资源配置,调整专业设置
南校区的搬迁,是两校合并中关键的一环,意味着整合进入尾声。搬迁并不是简单地把教学设备、人员迁移过去,而是涉及整个学校新旧资源的有序调配、校区功能合理协调等重大问题。
集美工业学校校长陶顺生说,原来的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,专业达到38个,其中有的专业重复设置,有的跟不上社会发展节奏。两校启动整合提升工作之后,紧扣厦门的产业链,对专业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砍掉了12个专业,并按产业系对专业进行重新划分。目前,学校设有先进制造、智能控制、信息工程、现代化工、现代交通、现代服务、闽南文化七个产业系,共26个专业。2017年,集美工业学校就已按照新的专业设置进行招生,并根据搬迁进度对课表进行了调整,尽最大可能降低搬迁对正常教学生活的影响。
另外,集美工业学校已经着手对整个校区功能“重新布局”,按照“诚毅勤美”的校训,对校园建筑进行命名:“诚”系列为教学楼、“毅”系列为实训楼、“勤”系列为男生公寓楼、“美”系列为女生公寓楼。学校将校训融入校园的每个角落,展示了百年名校的深厚底蕴。
办学目标是啥?
工科类福建最强、全国一流
陶顺生介绍,两校的整合工作是从2011年开始酝酿的,2014年启动整合提升,已走过4个年头。学校如今的办学成绩,将当初厦门市委市政府关于两校合并后的愿景变成了现实,实现了1+1>2的效果。
两校整合面临利益重大调整,关系到“牌子、位子、票子、面子、房子”五大“硬骨头”。学校一个个攻克难题,实现中层领导重新洗牌、优化调整专业群、通过全新绩效方案,基本实现了整合提升“零投诉”。
如今的集美工业学校,师生干劲十足,办学成绩显著,在职校技能竞赛中争金夺银已是常态,成绩常常排在全省前列。同时,社会的认可度也非常高,今年集美工业学校原计划招收1500人,由于报名人数太多,实际招收了2000人,分数比去年高出一大截。
两校整合之初,学校的定位为“工科类厦门最强、省内一流”,随着学校在福建省内的名气越来越大,学校确定了更大的目标。如今,集美工业学校的办学目标为:建成工科类福建最强、全国一流,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职业教育品牌学校,以实现“现代化、国际化、信息化、优质化、特色化”为办学定位,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身心健康、技能精湛、素质良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。
南校区搬迁了,这块地今后如何规划?集美区副区长黄颖透露,这里今后将规划一所初中校,规模为60个班,提供大约3000个学位,预计2019年开工建设,建成后有望缓解该片区义务教学阶段学位紧张的问题。
转载自《海西晨报》20180912 第A07版 :20180912《海西晨报》校园更美专业更强目标更大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