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友风采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友之窗 > 校友风采 > 正文
(优秀校友风采系列之十二)海纳百川 做地区经济的推动者——记福建达城电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家杨
来源: 作者: 日期: 2019-07-15 点击数:

校友名片

黄家杨,福建闽清人,1966年出生,1986年就读原集美轻工业学校陶艺专业,1988年毕业后到闽清电瓷厂工作,1998年开始自主创业,从小型的低压电瓷工厂做起,6年后返回高压电瓷领域,经营规模日益扩大,于2017年成立福建达城电瓷有限公司,产品远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,年产值六千万元。他注重技术创新,公司采用的天然气氧化焰快速烧成技术,在国内属于顶尖水平。他胸怀大局,将国内标杆企业——大连电瓷引进闽清,大大提升了闽清电瓷行业的国际竞争力,为闽清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

  母校情怀

黄家杨:我这三十年的经历,其实就是将在母校学到的知识最大实践化、最大价值化。知识就是力量,而知识一定要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力量。今天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,可能不愿意那么辛苦地去学习技能;但人生就是这样,该吃的苦还是要吃的。对职业教育来说,课堂知识是一定要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,结合得多紧也不为过。
 

1.求学时代的黄家杨(右)和班主任、班长在一起.jpg
求学时代的黄家杨(右)和班主任、班长在一起

  
文/荷洁 图/黄家杨提供
    优秀企业家的身上总有一些不凡的品质,如果是吃苦耐劳、锐意进取、勇于创新之类的,倒也平常;但如果说一位企业家,可以跳出自身企业,站在全局高度上,为一个地区的经济谋发展,那这样的品质就堪称稀缺。

福建达城电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家杨就是这样一位企业家。他不仅参与了闽清几乎所有电瓷企业的策划、创建,而且将国内行业第一品牌大连电瓷引进闽清,大大提升了闽清电瓷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。

黄家杨说,按我这个人的性格,赚钱固然重要;但一个国家、民族的事业发展,某种程度上更重要吧。没有国,哪有家?

  精准选择:以市场决定投资

要说黄家杨的创业历史,一定要提他创业之前在闽清电瓷厂的十年。如果把他的创业历程比作一部跌宕起伏的交响乐,那这十年就是蓄势待发的重要序曲。

黄家杨1988年分配到闽清电瓷厂,这是福州市机械局下辖的市属企业,在当时非常吃香。他从技术员做起,历任车间副主任、主任,最后当了技术科长。都说那时国企员工清闲,黄家杨一点都没享受到这个“待遇”。“我那是又累又脏,压力又大!特别是当车间主任时,各种繁琐的事情应接不暇。”

黄家杨说,那时候生产工艺相对落后,作业环境本身就差,很多东西容易坏。今天阀门坏啦,明天发生倒窑事故啦,我这个车间主任大半夜就得抢修去了。

这艰苦的十年,却也是收获满满的十年。“我钻进去了,近距离地观察窑炉,了解生产流程,把在学校学到的纯理论、知识运用到实践中,再回过头充实理论、知识。这是一个反复进行、螺旋式上升的过程。可以说,这十年为我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!”
 

2.jpg

  
    提及创业的动因,黄家杨说,一方面受当供销社主任的父亲影响,骨子里就喜欢做生意;另一方面感觉到当时的国企有下行的趋势。“电瓷是个偏门的行业,不是说有钱就能投的。十年的积累,让我对这个行业和市场前景有了充分了解,所以有胆量和勇气开创自己的事业。”

创业之初黄家杨选择了低压电瓷领域,开办了低压瓷灯座厂,主要生产室内灯具的绝缘子。之所以这样选择,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。“首先是资金。那时候没多少钱,投资低压瓷几万元就可以了。其次是市场需求,那时候室内灯具绝缘子需求还是很旺盛的。”

符合实际的明智选择,让黄家杨的起步非常稳妥,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。但到了2005年,他却返回了高压电瓷领域。“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,我们也必须跟着变,才能生存。”

黄家杨说,随着 LED 灯具的出现,低压电瓷绝缘子逐渐淡出市场,这个行业可以说走向消亡了。而高压电瓷的市场前景依然十分广阔。同时,经过几年的积累,我也拥有了这个实力。我和几个朋友一起,进军高压电瓷领域。

“说到这个过程,就复杂了。”黄家杨笑着说。他先后参与策划和组建了几家企业,其中的百纳电瓷厂,他不仅是股东,还负责了上一轮经营。而现在的达城公司,他则全程管理。

百纳电瓷厂上轮经营时,几个股东商量经营人选。没人吭声,黄家杨主动跳出来,立下了“军令状”,当年就兑现赢利目标了。“所以我经常说,我身上真的有‘创业’基因的。”

这份自信和乐观,帮助黄家杨在高压电瓷领域扎了根。十几年来,他一直延续着当初在闽清电瓷厂的那种很辛苦、很紧张的状态,并不因为事业的逐步壮大而有所改变。依然每天从早忙到晚,几乎没有午休。黄家杨笑着说:做什么不累呢?

他用“热爱”二字总结了自己的创业历程:选择创办企业,是源于热爱;选择电瓷行业,也是因为热爱。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,我对这个行业依然十分热爱,所以至今无怨无悔。“马云说过一句话,大意是:你的成功,不是因为你有多聪明,而是你懂得坚守。”

  精心研制:用创新填补空白

黄家杨在中专学的就是陶艺专业中的热工,在闽清电瓷厂十年做的也是热工的活。随着闽清电瓷厂退出历史舞台,当年厂里的热工工程师就剩下他一个了。长年坚守加上刻苦钻研,黄家杨已经成为国内陶瓷热工的技术权威,经常有省内外同行通过各种方式向他咨询各类技术问题,从窑炉投资到建造尺寸等,他都耐心解答。

通俗地讲,陶瓷“热工”管的就是窑炉,这是陶瓷生产中不可或缺、至关重要的设备。作为专家级热工,黄家杨见证了我国窑炉生产工艺的历史演变。
 

3.jpg


    “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,窑炉还是烧煤的,得靠工人一锹锹铲进去,你想那有多辛苦。很多原料也是土制的,加上热源不稳定,很容易发生倒窑事故。现在我们用的是天然气,洁净、环保,热值十分稳定,产能大幅提高。同样一座窑炉,在能耗基本不变的情况下,现在的产能是以前的6倍,完全符合节能减排的目标。窑炉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。所以,以前的热工叫司炉工,现在叫管理员。”

黄家杨感慨地说:这种巨变,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、国家以及行业的进步实现的。所以我一直认为,企业乃至个人的命运,和国家、民族的事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。

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,从2005年开始,黄家杨潜心研制“氧化焰快速烧成技术”,并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逐步完善,使之不断成熟。

黄家杨说,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大幅降低能耗,它的最大难点不在窑炉,而在于配方,特别是釉的配方。随着火焰性质的改变,如何让配方适应氧化焰,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。而当时国内,这方面连历史资料都没有。

国外的一件样品给了黄家杨信心。通过样品,他了解到这项技术的存在。但是,人家样品可以给你,技术是绝对不会给你的。黄家杨组建了技术团队,提出了科研课题。大家从专业的角度,对样品进行研究,再根据自己的理解,从坯体配方到釉的配方,反复琢磨,不断尝试。经过四五年时间,终于摸索出了适合的配方。

黄家杨说,那段时间真的很苦、很难。科研需要资金、时间和精力,又不能影响正常的生产;要是因为搞科研把企业整垮了,那得不偿失吧。就好像一个人要掰成两半,真的有些心力交瘁。

付出总有回报。这项技术应用后,能耗降低了一半还多。以烧1公斤瓷为例,原来能耗2100大卡,现在可以降到900大卡。于是,在保证外观漂亮、性能稳定的前提下,能耗又大幅降低,这样的产品当然竞争力超强。

黄家杨说,“氧化焰快速烧成技术”是他迄今为止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创新;这项技术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,为降低电瓷行业能耗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“这是我最自豪的事情!”

  精诚合作:引品牌助力行业

大连电瓷是国内行业标杆企业,黄家杨是在经营百纳公司时和它结缘的。基于对百纳公司产品和黄家杨人品的认可,大连电瓷决定和百纳合作,落户闽清。就这样,2013年,黄家杨成功地将行业第一品牌大连电瓷引进闽清。
 

4.jpg


    大连电瓷主打的领域是超高压、特高压产品,而在中高压领域并不擅长。因此, 大连电瓷在闽清的公司,黄家杨兼任第一任总经理,对整座工厂进行了总体规划和精心设计,从产能规划到车间大小,从技术创新到设备组装,每一环节都投入了心血。黄家杨说,设计时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创新,也要考虑能耗的优化、资金的节约,他为此动了不少脑筋。

2014年,大连电瓷在闽清正式投产。这家龙头企业补齐了自己的“短板”,实现了“大小通吃”。

有人对此感到疑惑,问黄家杨:黄总,你这不是给自己找竞争对手吗?黄家杨坦然地回答:电瓷是一个比较偏门的精细行业,任何一家民企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产能,因此这个行业特别需要团结协作和共建共享的精神。不错,大连电瓷的业务固然和我们有一些冲突,但它实力雄厚,市场开拓能力强,入驻闽清后,将带动闽清电瓷行业的快速发展,从而发挥品牌效应,提升闽清电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更快推动闽清电瓷走向世界。

事实证明了黄家杨的远见。大连电瓷入驻后,闽清电瓷行业的年产值从几年前的不过是几千万元到现在的几个亿;所有的企业都比之前拿到了更多的订单。至于大连电瓷这家纳税大户,则成为闽清经济发展的“功臣”。

黄家杨说,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,一个行业的持续进步,都需要强有力的推动者。像我们闽清,原来日用陶瓷行业也很兴盛的;德化是建白瓷,我们是建玉瓷。但是现在,这个行业在闽清可以说不存在了。为什么呢?因为人才都走光了!没有人来推动它,当然生存不下去了!

“我愿意做一个推动者!”黄家杨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辛苦研制的技术,他不申请专利;工厂车间,也不拒绝外人参观;还无偿地为同行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。

“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,视野不能这样狭隘,只盯着自己的‘一亩三分地’,那样对自己没有好处。眼光放长远一些,发展空间会更大。我可以说,无论在行业里,还是朋友、伙伴间,我的门路非常宽,根本不愁订单。”

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正如他创办的企业 “百纳”,黄家杨展现了不同于一般企业家的境界,为闽清经济发展书写了特别的篇章。

联系我们

学校电话:0592-6283333、0592-7790910 传真电话:0592-6079124
招生电话:0592-7790966、0592-7790977地址:厦门市集美区杏前路22号

教务处电话:0592-7790916、0592-6070392

学生处电话:0592-7790908、0592-7790919、0592-7790920

邮箱:bgs@jmgyxx.com 邮编:361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