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友简介
林清德,泉州安溪人,1973年出生,1990年就读原集美轻工业学校糖艺专业。1994年到厦门糖厂工作,1998年正式加入路达(厦门)工业有限公司,从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做起,历任科长、厂长、生产总监,现为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。路达是亚洲最大的卫浴五金专业制造商和出口商,全球超过2亿家庭使用路达的产品。林清德对公司生产系统的改革、产能产效的提升发挥了巨大作用。
(文/荷洁 徐程程 图/沈金寿 徐程程)
“他只是个中专生耶。”路达(厦门)工业有限公司的台湾老板在介绍公司副总经理林清德时,有时会调侃地来这么一句。不过,这句话不仅没有任何贬低的意味,而且饱含了高度的赞许。在路达20年,林清德以对公司的革命性变革,充分展示了远超学历的实力。
由于工作忙碌,林清德顾不上学历的深造;但他在实践中的收获,绝不逊色于任何学校的学习。5月16日,当我校王培元副校长、闽南文化产业系苏荣星主任、校友办沈金寿老师前往公司探访他时,林清德自豪地说:这里(公司)就是最好的大学!
进入路达之前,林清德在厦门糖厂短暂待过。那是他走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。他所在的煮糖车间有6个糖罐,由6个人看管,还有一个人负责加料。林清德就琢磨了: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呢?只要稍作改变,可以节省人力的呀。尽管在当时的国企,他的想法无法付诸实践,但这为他日后的创新和变革埋下了智慧的种子。
林清德刚到路达时,公司的生产线还是传统的流水线,二三十名员工被“钉”在流水线上,不能动,每个人只能反复做一个动作。他经过多年的揣摩和积累,终于在2010年任生产总监时,“利用职权”,对生产线进行彻底变革。
“我拆了几百条生产线!事先没有向老板汇报。因为我知道,他肯定不会同意。”林清德边带王副校长一行参观车间边介绍。事后老板虽然也抱怨了句“你怎么不先跟我说”,但事实很快让他肯定了林清德的做法。
林清德取而代之的是“工位分组”,员工不再被固定在某个位置,只做一个动作,而是可以同时做几件事,相互之间还可以跑动帮忙。林清德同时增添了一些设备,用于降低失误率。这些设备,都是他和员工自己动手做的。
林清德对生产线的改革,几乎每天都在进行。他非常认同日本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做法:“哪怕是工具的摆放位置不同,省去一个动作,就能省去0.5秒。”他每天琢磨每天改变,组装一部有条生产线竟前前后后改了100多次!而仅2017年到2018年,他带领员工革新生产线51条,提升效率37%!
林清德说,也有人看不起这些小变化,但他坚信,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能成为专家,重复的事情用心做能成为赢家!
“时代发展太快了,关起门来办企业是不行的。”为了激发创新思维,林清德引进日本精益专家指导、改善公司的生产,请各路能人给员工作培训。这几年他带领团队走出去上百次,向卫浴、汽车、家电、电子、重工等各种行业学习经验,并提出“组装系统对标松下、零件制造对标纳铁福”的要求。他还借鉴中国中车的做法,改革了路达的物料配送方式。
在林清德的带领下,公司去年创新提案14633件,累计经济效益达852万元。员工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公司里随处可见的二维码,提出创新预案,无论大小,都会受到评审委员会的重视,都能获得积分兑换各种奖品,还能赢大奖。员工参与率达到41%。
林清德给路达带来的改变,赢得了客户和同行的认可。美国客人很惊讶,连声问:你们是怎么做到的?两个月前来参观的广州松下总经理给出的评价更高:对贵司制造的改善非常钦佩!按照这样的速度,不出三年贵司一定是行业的最高水平。
林清德说,个人成长的关键是平台,而自己很幸运。中专母校给予的是重新认知自己及学习的平台,路达公司提供的则是各种应用场景之下不断挑战的平台。
提到平台,林清德说,路达的员工中还有不少集美工业学校的校友,表现都不错,他能一下子想起来的就有5位总监、3位经理。随后,他一声召唤,另四位校友迅速而来。见到母校的领导和老师,大家都很开心,这个问“学校现在怎么样啦”,那个说“当年的班主任和老师还好吗”,尽显浓浓情意。
王副校长对林清德勇于创新、精益求精的执着努力表示赞赏。他说,校友在路达公司的成长,证明了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,也更坚定了我们改革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决心。那就是,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和实践的结合,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、创业精神,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王副校长探访优秀校友林清德(左一)
王副校长一行参观林清德所在的路达公司
路达公司楼梯上的标语
路达公司多位校友赶来相聚
合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