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友名片
黄耀祥,福建南靖人。1967年出生,1986年就读原集美轻工业学校陶艺专业,1988年毕业后到厦门玻璃厂工作,2001年参与厦门海莱照明有限公司筹建,后出任该公司副总经理。2003年—2010年自主创业,2010年加盟厦门金龙汽车座椅有限公司,现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。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,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客车座椅生产厂家之一。
优秀校友、厦门金龙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耀祥
(文/荷洁 图/陈清阵)
“哎呀,当年在学校,英语没学好,这是我最大的遗憾。”大家没有想到,身为厦门金龙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、人们眼中的有成就人士,校友黄耀祥对自己的要求如此严格。
5月9日下午,前往探访黄耀祥的学校领导和老师,都是当年和黄耀祥非常亲近、熟悉的人。党委副书记、纪检书记周学庆,那会儿刚大学毕业,教授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,他这个老师只比黄耀祥大三岁,整天和学生“混”在一起,十分融洽。校友总联络人陈子荀是黄耀祥的政治课老师,示范办的郑志远老师是黄耀祥的班主任。教务处的陈清阵老师学的也是陶艺专业,是黄耀祥的“同门”师弟。大家相见甚欢,不知不觉中聊了很多学校往事。
黄耀祥说,当年在学校,其他课程都学得不错;就是英语,由于一直以来的基础较差,没能补上短板。毕业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便,直到前几年公司做出口业务,他去了十几个国家,发现不会英语的确挺尴尬的。“虽然同去的人有会英语的,虽然现在有很多翻译软件,但自己不会,总觉得是个缺憾。”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黄耀祥,现在开始“恶补”英语。他说,虽然很难,但能学多少是多少。
书到用时方恨少。其实,周副书记等人都认为,黄耀祥他们当年在学校所受的教育是很扎实、严格的,“用的都是大学教材,都是成体系的”。而且,黄耀祥作为学生会主席,额外接受了很多培训;毕业后他还回过母校参加当时十分时兴的《现代化企业管理》培训班。但是,对于有追求、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来说,知识的确是永远不够的。
“学校所学的知识非常重要!”黄耀祥说,他现在从事的汽车座椅生产,表面上看来和当年所学的陶艺专业没什么联系,但很多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。比如,公司焊接车间的排气系统,烟尘需要集中排放处理,很多来谈这项业务的人很会“吹”,都是自信满满、拍着胸膛说“保证没问题”。但是,黄耀祥当年学过热工学、流体力学,他往往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,对方就答不上来了。“拥有这些知识,对产品质量的把控非常有帮助!”
大家也都谈到,今天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,比起它的鼎盛时期的确逊色不少,这里面原因很复杂。但是,黄耀祥认为,不论客观情况如何,学生在校期间,首先就要把基础理论和知识学好,这是步入社会、进入工作的基础。有了这些基础知识,对法律法规、管理体系的理解和执行才能更加到位。
他说:“国家关于客车生产的法规经过了‘三轮’进展,内容非常多,而且也是在不断变化、更新中。作为生产者,及时掌握这些内容和变化非常重要。公司生产中导入的管理体系非常多,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、环境管理体系、‘两化’(信息化和工业化)融合体系、智能制造体系,还有汽车专用的各种体系……实在太多了!基础知识不扎实,理解能力不到位,就谈不上执行了。”
周副书记对此深表赞同。他说,虽然职校学生学的主要是技能,但一定要学习管理的思维,这样才能把技术活做得更好,也才有向上提升的空间。
提到技能,黄耀祥说:母校是工科学校,实践非常重要!学生一定要多到工厂,多了解生产流程。你们看我这边挂了这么多牌子,厦门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、 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、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“卓越计划”实践基地……非常欢迎母校也来挂个牌子!
黄耀祥说,自己的经历也印证了实践的重要性。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厦门玻璃厂,他是干部身份,在生产科,管生产调度、计划,为工厂建立了表单体系。但是,他不是只坐在办公室,而是要到车间参加作业。没有第一线的实践和体验,数据从何而来?他到金龙汽车座椅公司,也是先管生产,到车间熟悉产品工艺。“这应该是一个人正常的成长过程。”
说起厦门玻璃厂,黄耀祥仿佛回到那段“火热”岁月。那时候降温设备、措施都不如今天,窑炉的温度最高可达1800℃,散发的热量让车间的环境温度也有六七十摄氏度,待在里面真的需要毅力。“有时候蹲久了站起来,裤脚那个烫啊,人都会跳起来!” 黄耀祥说,“从玻璃厂出来后,就不怕任何苦了!”
在黄耀祥看来,今天的生产条件、工作环境比他那会儿不知改善了多少,但仍然留不住年轻人。公司招了十几名中职生,现在只剩下两名,都是嫌弃条件差。“知识和技能很重要,但是如果吃不了苦,熬不住,那一切等于零啊。”
黄耀祥说到了“痛处”,大家也都认同:对于一个人尤其是中职生的成才,知识、技能、吃苦精神,真的是一个也不能少!
校友黄耀祥在公司打出的欢迎标语
黄耀祥畅谈经历
周副书记一行参观公司
合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