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友风采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友之窗 > 校友风采 > 正文
(优秀校友风采系列之三十五)学造纸的中专生,璀璨变身火箭专家——记南京威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桑明华
来源: 作者: 日期: 2020-07-07 点击数:

校友名片

桑明华,江苏南京人,1971年出生,1988年就读原集美轻工业学校造纸工艺专业,1992年毕业后在南京第二造纸厂短暂停留。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开过修电器铺,摆过地摊。1996年到电信部门上了两年班,1998年成立南京威翔科技有限公司,长期致力于通信技术、安保科技的研发,2017年正式进入军工行业,涉足火箭发射配套服务,拥有多个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产品。
 

  
母校情怀

桑明华:从有幸来到集美求学开始,就与这个美丽的地方结下不解之缘,厦门的南方文化、集美的人文气息深深影响了我,闽南的风、闽南的景、闽南的美食、闽南的曲都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头。学校和老师很开明,知道我热爱无线电,给予我很多方便,比如让我参加无线电方面的各种活动,安排到学校工厂兼职,提供实验室给我使用,有位电工老师还收我做了徒弟。校长特许我借书不受数量限制。更重要的是,由此接触到嘉庚“诚毅”精神,先生是一生的榜样。我的事业能走到今天,“诚毅”精神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帮助。集美是我起航的地方,集美之缘受益一生。

  
文/荷洁  图/桑明华提供

熟悉桑明华的人,都说他的经历很神奇。

一个学造纸的中专生,长期驰骋在通信技术领域,最后竟“一飞冲天”,搞起了“高大上”的火箭发射。就是时下非常流行的“跨界跨领域”,而且跨度实在太大。

冰心说过:成功的花儿,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!然而当初她的芽儿,浸透了奋斗的泪泉,洒遍了牺牲的血雨。

只有桑明华心里清楚,这个“弯”转得有多么辛苦,多么痛苦,多么艰难!

  一台收音机开启热爱,刻苦钻研掌握家电维修技巧

“伟大的成功往往孕育于平凡的努力中。”或许连桑明华自己都没有想到,今日的“高大上”竟源于不起眼的小小家电——更准确地说,是一台收音机。

桑明华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小乡村,小时候那个年代物质匮乏、科技落后。极少数人家有一台老式的收音机,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。他觉得这个“会说话能唱歌”的东西很神奇,一直想弄明白它的原理。那时候,对无线电的热爱,就在他心里种下了。初中时,他跑到几十里外县城的新华书店,用攒了一年的钱买下仅有的一本无线电书籍,回来看了几遍。虽然,凭着初中那点功底,他只能把很多知识囫囵吞枣地背下来,但是他的兴趣和爱好更强烈了,更渴望把一切弄明白。他向邻居借书,把高中的数学、物理都提前看完了。那段时间,他经常到街头的家电修理铺,一站就是一整天,看得如痴如醉。

那个年代不像今天,喜欢什么就能学什么。所以,桑明华中考结束后来到集美轻工业学校,学的是造纸专业。但冥冥之中,似乎老天都在帮桑明华。当时的轻工业学校实行的是“一专多能”教育,学校有很多课外兴趣小组,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其中的无线电兴趣小组。“而且,图书馆里有我想要的各种书籍。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无线电,还有刚刚兴起的计算机等专业书籍。”

桑明华就像饥渴的鱼儿见到了浩瀚的大海,一头扎了进去。他把图书馆里数学专业11个门类的书都看了一遍,也看了核物理、光物理的书籍。这些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虽然只是课外兴趣小组,但凭借着刻苦钻研,桑明华很快掌握了家电维修技巧。他会组装电视机、音响、三用机,会帮助学校周边小店修理各种电器。他不仅在“学雷锋”活动中大显身手,还凭借一身手艺,利用假期赚外快。“我那时候,最多一个月可以赚四百块钱呢。”现在说起这事,桑明华还有点得意。
 

  
        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南京第二造纸厂。“说实话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,我的兴趣和爱好完全不在这‘纸’上。而且刚到工厂,我们学的东西一时用不上,只能做一些杂活。在这方面,我们又比不上那些熟练工。”桑明华说,他开始“不务正业”,经常帮厂里师傅及领导们维修家电。上世纪90年代初,生活还是比较清苦的,他因为经常帮别人维修家电,往往能混上一顿好吃的,比如南京咸水鸭之类的。他不由感叹“有门手艺真好”。

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兴起,搞活经济成为潮流。厂长知人善用,帮助桑明华以单位的名义开了家维修店。时间自由了,他有更多时间看书学习。虽然几个月后他离开了工厂,但维修家电的活儿却干了三四年。

那时候,女朋友还在福建,桑明华一两个月就要跑一趟。“我赚的钱都交给铁路了!”他笑着说。但是“堤内损失堤外补”,桑明华不白跑这一趟。看过女朋友,他就去石狮,带回一堆东西:电子表、牛仔裤、磁带、录像带、游戏机……然后在南京的街头摆摊售卖,畅销得很。“我一个人背不回太多东西,但每趟都能赚个一两千元。”

这时候的桑明华,开着维修店,摆着地摊,看起来没啥大作为;但实际上他已经显露出敏锐的经商意识和非凡的经营才能。在南京街头的兜兜转转,很快为他打开了事业的突破口。

  疯狂“看书、做实验”,技术雄厚进入军工配套行业

1994年前后,南京科技局推行便民政策,组建家电维修队,在报纸上征集维修人员。桑明华去报名,被选上了。从此,他经常晚上骑着单车,走街串巷上门维修。那时候家里有电器的人,经济条件都算不错的,有不少是单位的领导。桑明华因此结识了不少朋友。

有位领导问他:“小伙子,你既然这么热爱无线电事业,为什么不去找一家相关单位工作呢?”真是“一语惊醒梦中人”,桑明华恍然大悟:对啊,要有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啊!

但是那时候没有任何的资源和关系,要进入当时的王牌单位南京市邮电局,谈何容易啊。“而且那会儿年纪也小,不懂得如何跟人家打交道。”桑明华就采取“死磕”的战术,盯上了当时邮电局的一位领导,三天两头往人家办公室跑。对方根本不予理会,每次见了他就说:你怎么又来啦?不是跟你说过了嘛,我们不需要啊!

桑明华也不介意,每次去,就帮着擦擦桌子、倒倒开水。办公室墙上贴着生产任务表,领导经常要在上面写写擦擦的,桑明华殷勤地帮着递递黑板擦。半年之中,他跑了三十多趟!尽管每次都是零交流,但他锲而不舍。

转眼到了1996年春节前夕。那天下起了雪,桑明华又去了。那位领导正在院子里。“我去了那么多趟,那天又是那样的天气,领导应该是充分感受到我的诚意了,不忍心了。”正所谓精诚所至、金石为开,领导终于开了“金口”。“来来,小伙子,我跟你讲讲,怎么跑销售,怎么跟人打交道……”

他们就在风雪中谈了一个多小时,全然忘记了寒冷。相反的,桑明华感受到了一股暖意,也全然忘记了之前所受的冷遇。“一位领导肯这样教我,我非常感激!”

就这样,桑明华被破格调到邮电部门工作,这位领导还收他做了徒弟。“他告诉我行业未来的发展状态,鼓励我自己创业,给我的人生带来了莫大的帮助。”
 

  
        桑明华在邮电部门待了两年,他赶上了中国电信大发展的时期,接受了专业的培训,参与了邮电部的标准制定。知识和经验的积累,让他有底气开创自己的事业。1998年,他成立了南京威翔科技有限公司,开始从事通讯及软件方面的业务。

桑明华开启了疯狂的“看书、做实验”状态。“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,微波射频技术、雷达技术、图像识别技术、智能控制技术……”他说,那时经常接到没做过的新项目,就买上一堆书带到现场,边学习边解决。

那个年代电信大发展,很多设备都是进口的,资料也不全。桑明华到处打电话求人,问这问那。边学习边工作,超负荷运行,连续通宵工作是常态,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。他说,不出差睡公司,出差就睡在电信机房。“作为公司的领头人,我没有强大背景和深厚家底,所以每一步都必须扎扎实实,在技术上一定要拿得起。”

正是由于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和技术积累,桑明华的公司在2000年以后有机会进入军工配套行业。“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方向,也有着无限的荣誉感。但这也是非常艰难的挑战。要让他们相信我们的实力,非常难!”

2013年左右,为争取一个项目,要和国内某大所谈判。其实那时候桑明华公司做的只是配套,他本来不需要面对那些专家的,但他配套的那家企业,虽然也有两位博士,却没办法说服对方,只好请桑明华去谈判。桑明华孤身奋战,一个人和六个博士论战了两三回,最终把他们说服了。

“他们各自的专业是很强的,但也仅止于专业。懂软件的不懂硬件,懂硬件的不懂无线电。而我的优势恰好在于,这些方面我都懂,而且每一项技术我都亲自做过。他们是‘纸上谈兵’,我提出很多实际操作的问题,以及不同领域之间的配合问题,他们基本上答不上来。通过这次谈判,我进一步认识到,综合知识能力有多么重要!”

以至于后来,对方总设计师对桑明华说:你不要再来了,你不能再来了!你一来,就你一个人在说!

项目谈成了,桑明华的公司也进入了“军队模式”:067,就是没有星期六没有星期天,比马云的996还忙碌。而且,要经常在条件恶劣的野外做实验,对设备进行各种极限考验。

比如一辆装甲车,要扛得住极冷极热的气候,要经得起高原的缺氧,要顶得住大漠的风沙。这些地方,桑明华都去过,都亲自参与实验。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到漠河塔河县做实验。

那是中国最冷的地方,最低气温—48℃。他们做实验都要选择一天中最冷的时候,凌晨两点左右。供实验人员停留的大仓库没有暖气,每个人冻得瑟瑟发抖。做实验的设备要搬到外面,没有戴手套的手是不能摸那钢铁的东西,一摸就粘住了。不论是谁,在外面待个5分钟就得回到仓库,否则谁也受不了。

桑明华说:刚开始没有经验,穿着南方带去的皮鞋就到了野外,结果鞋底裂开,直接冻成粉末状。

做这种极低温实验,只能在每年一二月去,很多人同时涌进那个小县城,宾馆不够住,住宿条件很差。桑明华他们做实验是在山里头,二十多人住一个房间,三张高低床一摆,就没什么空间了。床不够,大家挤着睡;没办法洗澡,忍上半个月再到县城洗一次。

实验一做就是40天。桑明华说,连春节都没法回家。这样的实验,他做了两三回。

  置于死地而后生,层层突围挺进航天领域

这样忙碌紧张的日子,在2016年稍晚的时候,戛然而止。那年军改,原来的配套关系终止了。由于之前只和一家军工厂配套,这下什么业务也没有了。“原来的配套还处在研制阶段就终止了,我一共赔了千把万元,公司面临生存问题。”

得找出路!“当时了解到航天一院有项目竞标,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了,也是豁出去了!是实物竞标,而且是搞导弹对抗的,完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。迫于生存压力,全力以赴。”

由于这个项目和火箭是同一平台,桑明华以前做了多年的通信研发,获得了进入的机会。好在有了多年的基础和技术积累,桑明华的公司和国内一家顶尖的军工企业,把这项目做出来了。“过程是非常艰难痛苦的,结果还不错。我也就这样和火箭接上缘分了。”

做这行的都是国字头的单位,而桑明华的公司只是一家连军工资质都没有的民营企业,和航天的质量标准以及控制过程要求的管理水平相去甚远。航天领域都是清一色的博士、专家,北大、清华的,985、211院校的,和他们打交道挺难。尤其是和某院的合作中处处遭受挤兑和白眼,开会时直接挨骂是家常便饭。

“好在我们技术很强。只要我在场,基本上会把他们怼回去。很可惜的是,不少同事顶不住压力离职了。”办军工资质也是困难重重,只有一点点往前冲,终于在2017年拿下了。
 


刻苦钻研的桑明华,光数学书就有几十本

  
        很快,证明实力的机会到了。

2018年4月2日,公司接到承担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的通信保障任务。桑明华意识到,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,既可以充分展示公司的技术实力,也可以在高层次平台上历练研发队伍。他迅速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,亲任小组长,并抽调公司的精兵强将,集中精力打歼灭战。他们喊出了“首战用我,用我必胜的”的誓言。

以往的火箭发射都在陆地,火箭的测发控制指令是通过高可靠性的有线通信保障,而这次发射是在海上,首次使用无线通信保障。海上风云变幻莫测,风大浪高,如何让通信保障及时准确、保密畅通,是一个个前所未有的难题。他们数次往返于北京与南京之间,和某院沟通推进方案,前后多次修改和优化技术方案。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,工作人员持续近一个月对产品进行功能及性能检测,详细观察记录在不同环境下产品技术指标的变化。

四百三十个日日夜夜的煎熬,调整、测试,再调整、再测试,历经苦恼、失败、迷茫,反反复复。经过多轮的实验,公司的设备从来都没有出过问题。直到发射前两天,桑明华去了发射现场查看设备,遇到几位主管都跟他说,你们的设备很出彩,表现很好。

直到2019年6月5日中午火箭发射成功,所有人悬在心头的石头才落了地。“我们赢了!”激动的桑明华在公司微信群一口气发了150个大红包,“我不能不激动啊!这次发射我们有三个系统,表现都很出色,为我们下一步更深入进入火箭行业开了个好头。”

这次发射,桑明华和航天一院的各总师、主任等结下了友谊。当他再去航天一院时,是另一番景象了。对于他和他的公司,大家都信任了。

置于死地而后生。桑明华将公司的危机化为机遇和变革,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,闯出了一片新天地。

有人说,成功和平凡之间,只差了一个坚持。桑明华对技术经久不衰的热爱,对目标锲而不舍的追求,对知识持之以恒的汲取,对逆境永不言弃的坚守,终于完成了人生的完美蜕变。

联系我们

学校电话:0592-6283333、0592-7790910 传真电话:0592-6079124
招生电话:0592-7790966、0592-7790977地址:厦门市集美区杏前路22号

教务处电话:0592-7790916、0592-6070392

学生处电话:0592-7790908、0592-7790919、0592-7790920

邮箱:bgs@jmgyxx.com 邮编:361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