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友风采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友之窗 > 校友风采 > 正文
(优秀校友风采系列之五十八)为伊消得人憔悴——记职业雕塑家方晨光
来源: 作者: 日期: 2020-10-20 点击数:

校友名片

方晨光,福建龙海人。1971年出生,1987年就读原集美轻工业学校糖艺专业,1991年毕业后分配到漳州长泰古农糖厂,1993年调到石码花釉陶瓷厂,期间到海南学艺两年。1996年设立晨光雕塑室,多件作品在各级大赛中获奖。获福建省“雕塑专家”荣誉称号,现为中国美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、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会员、福建省雕塑学会会员、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职业雕塑家。
 


母校情怀
虽然糖艺专业不是方晨光的所爱,但他依旧认真学习,成绩不错,当了四年的班长。特别是机械制图这门功课,因为和他的爱好比较接近,方晨光学得特别用心。现在,他看得懂工程图纸,对创作帮助很大。学校那时候美育教育很有特色,他学唱歌、舞蹈、书法,还上台表演,记得扮演过杨白劳。“应该说,所学都有用,所学都不够用。你今天身体长这样,不是你今天吃了什么,而是长期吃了那么多营养累积而成的。母校四年光阴没有虚度,点点滴滴,我都在无形中吸收了。它们融入了我的言行举止,影响了我的思想观念。”方晨光说,永远感恩母校的教育!
 


学生时代的方晨光

 

文/荷洁 图/方晨光提供

雕塑,称得上是方晨光的另一位恋人,而且是“痴情绝对”的那种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他陷入“爱而不得”的痛苦中。但最终,经过煎熬和等待,凭借执着的努力,他终于“守得云开见日月”,成为了职业雕塑家。

方晨光的工作室位于一间陈旧的厂房,1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雕塑、原材料,只留下可供一人通过的一条“小道”,这就是他的创作空间。

这样的狭窄,并没有限制他的思维和想象,他在这里遨游艺术的海洋。那些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、浸透着浓郁人文气息、洋溢着饱满创作激情、在各种比赛中获奖的作品,就是从这个小小的空间“飞出”。

对于方晨光来说,这个甚至有些杂乱的空间,是他的幸福之源。

  爱而不得:当着技术员想着雕塑

最早在方晨光心中播下艺术种子的是他的父亲。在瓷厂工作的父亲是烧窑专家,经常会带一些雕塑作品回家。朋友送的一尊维纳斯雕像就放在电视机上面的柜子里,让童年的方晨光觉得无比惊艳。“爱与美”的女神开启了他对艺术的热爱。

从小学一二年级起,方晨光就喜欢画画,但这颗种子真正发芽是在他小学毕业那年的暑假。他到父亲的瓷厂,邂逅了工厂雕塑创作室的马达明老师。马老师毕业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,当时厂里很多出口的花釉陶产品的造型设计都出自他的手。

方晨光跟着马老师,从入门、临摹开始,学了一个月的素描,一个月的泥塑。马老师教得用心,方晨光学得认真。暑假结束时,他已经能画一些组合的作品,杯子、碗、花、草帽……也能做一些小泥塑。这期间,他还去了一趟厦门工艺美术学院,见到了后来被放到筼筜湖畔的《鹭岛女神》的最初作品。“很美,很优雅。在那一刻,其实我的心已经被征服了。”

上了初一后,班主任李振平老师得知方晨光的爱好,特意带着相机上他家,拍下他暑假期间的作品,在教室墙壁上办了一场展览。这件事对方晨光影响很大。“我真的好幸运!这位班主任带我到初三,他是全国优秀班主任。我遇到了很多好老师,再比如我的英语老师林艳红,她说:男孩子凭着一条短裤就能闯荡天下。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。”

初中毕业时,方晨光用泥巴塑成印章,拿到父亲的厂里烧制,再上釉,然后送给好多同学。他以此纪念美好的初中时光。

如此挚爱雕塑的方晨光,填报中考志愿时,因为当时信息的相对闭塞,竟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。受制于计划招生的局限,他最终进入了集美轻工业学校,就读糖艺专业。虽然学非所爱,但他一直是个好学生。当然,他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艺术梦,课余时间、寒暑假都在画画、刻石膏,把青青校园变成写生场。

毕业后分配到漳州长泰古农糖厂当技术员,虽然要上大夜班,但工作总体上相对轻松。方晨光对工作是尽心尽职的,而工余时间,他便躲进宿舍,看美术书籍、画画、做雕塑。有位朋友的妹妹要参加高考,就请姐姐当模特,练习画画。方晨光知道了,晚上过去“蹭”画,画完再去上大夜班。画了几次后,朋友和她的家人都说,他画得比受过专业训练的妹妹还好。

方晨光在享受这份平静安宁的同时,也难以抹去心底的那份痛楚。“那时候择业没有自由,我心里一直想着雕塑,却没有实现梦想的机会。”为了排遣痛苦,他读罗曼•罗兰的伟人传记:米开朗琪罗、列夫•托尔斯泰、贝多芬……听贝多芬的音乐,从第一交响曲到第九交响曲。听着、看着,他忍不住流泪,为这些伟人的不屈精神,也为自己的“爱而不得”。

最终,他从这些伟人身上汲取了力量。“罗曼•罗兰说,贝多芬是为人类酿造琼浆玉液的酒神,他要用苦难铸就欢乐。我的痛苦再大,能大过贝多芬吗?贝多芬说‘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,它绝对不能使我屈服!人当自救!’所以,我决定改变自己!”

1993年9月,方晨光离开工作了两年的糖厂,到了龙海石码的一家花釉陶瓷厂。这是一家集体企业,但一心想做雕塑的他别无选择,因为当地就只有这么一家和雕塑有关的单位。

  拜师学艺:幸遇生命中的贵人

终于可以做雕塑了,22岁的方晨光积蓄已久的激情和能量全面爆发。当时香港客户在陶瓷厂放了5件样品,他夜以继日地做了3件,全部被选中。“当时很紧张,做到三更半夜,开模的人就等在边上。”

样品做完之后,工厂的订单源源不断。

8个月后,有位熟人从海南回来,说那里有石雕厂需要人。方晨光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,正好陶瓷厂那时候不忙,他便向厂长申请到海南工作。很赏识他的厂长放行了,不过他在海南期间是没有工资的。

母亲舍不得他远行,他说:“只要有雕塑做,再远我都去!”去海南的路上,有人问他:海南正处于泡沫经济的漩涡中,你怎么这时候来了?方晨光“没心没肺”地答道:我是来做雕塑的,泡沫不泡沫跟我没关系!

海南的石雕厂做的是大型雕塑,有人物也有动物,一般都有两三米高,这是方晨光之前从未做过的。“我在陶瓷厂的时候,做的都是小型雕塑,因为高过40厘米的作品就进不了烧窑。我在家里做过高一些的作品,主要是临摹一些名画、名作,反正给自己做,喜欢就做。但我做得最高的作品也就八九十厘米高。”

作品越大,难度越高,方晨光从头学起。先给师傅当助手,接着独立操作。“设计泥稿时好辛苦,做出泥塑时也觉得很完美,但翻模时,因为和以前陶瓷厂的工艺不一样,容易出问题。有一次,整个石膏外模都弄破了。”

几百片石膏撒落一地,方晨光的心也碎了。可是没有办法,只能一片片捡起来,用502胶水细细粘好。“那是需要无限耐心的,我花了几天时间才粘好。”不过他认为,这也是磨练意志的好机会。

在海南,他白天干活,晚上看《世界美术史》等名著。“我是去学习的,东西要尽量做好,而不是为了赚钱快快完成。虽然那里的工资比石码高,但我因为是边研究边干活,实际上没有挣到多少钱。”对于方晨光来说,技术的长进、创作的积累才是最重要的。

1996 年,海南的石雕厂开始走下坡路,老板转移投资方向。方晨光回到龙海,筹建自己的工作室。也就在这一年,他认识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位导师——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、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创始人之——李维祀教授。
 


创作早期的方晨光


      方晨光在报纸上看到李维祀教授和他创作的莆田妈祖雕像的报道,十分倾心。他和李教授素昧平生,只是通过在厦大读书的同学引荐,就见到了李教授本人。当时教授正在做雕塑,方晨光就在那里看着。后来教授发现了他,很直接问了他几个简单的问题:你是谁?从哪里来?有什么事?方晨光拿着报纸,很诚挚地说:“我是来向您请教的,希望能当您的学生。”教授也没有多余的话,就说:回去做两座肖像。

“第一次见面,我就觉得教授特别朴实、厚重的一个人,没有什么架子。”回去后,方晨光做了父亲、母亲两尊头像,这是他第一次做1:1真人大塑像。小心翼翼提着三十来斤的东西,从龙海坐船到厦门。“让我没想到、也很感动的是,李教授在家门口等我。他那时候刚出院,身体不舒服。”

李教授很认真地看了方晨光的作品,指出了几个需要加强的地方。他告诉方晨光他已经有助手了,而且也不是一年到头都有活做。“这样吧,你有什么作品拿过来或者拍照片,我给你个别指导。”

此后,方晨光就将自己的作品带到厦门,接受李教授的指导。一年中他会争取到厦门几趟。“没有作品,我不敢去见老师。”每次他去,李教授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,认真和他探讨、交流。教授对这个学生很赏识:“这么好学的人很难得啊!”

从1996年直到2011年李教授去世,方晨光至少有50件作品接受了李教授的指导;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,教授分文未取。方晨光对此充满感恩:“老师不仅是雕塑界一位著名的专家,更是一位谦和、善良、淳朴、具有美德的人。我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,他对每件作品(人物)的塑造,都在人物的研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,因此每件作品都有灵魂,富有神韵。”

李维祀教授对方晨光影响最大的,是那句铿锵有力的话语:不要抄袭别人的作品!那是很不光彩的事情!会让我们受到十倍的惩罚,付出惨重的代价!

方晨光说,老师的教导,启迪了他的创造性思维,为他的独立创作把握了正确的方向。

  激情创作:每件作品都力求完美

晨光雕塑室设立于1996年,最开始他主要临摹一些名画、名作。“起步很艰难,我整整一年没有收入,全靠爸妈‘接济’。妈妈反过来安慰我:‘创业哪有那么简单。’我特别感恩家人的支持,有他们我才能走到今天。

最开始,他连个像样的工作室都没有,就在大姐家的客厅做雕塑。一年多后,一尊长1.8米、宽1.2米、高1.7米的人体雕塑完成。他带着相关资料,骑着自行车,从龙海出发到厦门。当时“9•8”召开在即,方晨光是想去寻找商机。没想到,自行车丢了。他按着别人指的方向走,想再买辆自行车,却看到了一家正在装修的酒店。他看到酒店有个空间很适合放雕塑,就向对方推荐,回来还特地设计了一件很符合酒店特色的吉祥凤凰浮雕。但酒店还是选择了那件人体雕塑,付了4000元。

对于方晨光来说,这笔生意至关重要,他终于“开张”了。而那件酒店没有选择的吉祥凤凰浮雕,后来被一位自建房子的客户用上了。

“所有的活都不会白干,所有的亏都不会白吃。” 方晨光说,他的创作生涯中,这种“前面铺后面路”的事情还真有一些。2013年,他为一家公司制作水仙花女神雕塑礼品,设计了两个方案,但公司最终没有要。方晨光赔了钱,不过他想就当练习好了。结果三年后,龙海市政府、水仙花协会等单位的人找上门来,把东西买走了。

大约从2007年到上海看了罗丹雕塑展以后,深受罗丹精神的影响,方晨光走出了临摹阶段,进入了原创时期。他的创作有一部分源自订单,但更多的时候是有感而发,主动创作。
 


 

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,方晨光得知有位母亲躬身跪卧,保住了身下的孩子,自己却付出了年轻的生命。他深受感动,立刻将这一感人至深的场景,用雕塑呈现出来。他苦苦思索:这样的场面在其他灾难中也可能出现,该如何表现“地震”这一特殊事件?他想到老旧房子的裂缝——对,裂缝可以作为地震的符号。于是,他在母亲的腰上刻下了裂缝。那一刻,他的心是颤抖的,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。“我真的很不忍心刻下去!重物砸下来,一位母亲被拦腰折断,她的生命就不存在了。而她身下的孩子一无所知,睡得那么安宁——孩子太可怜了!”

这件名为《孩子,如果你还活着,你要知道妈妈是多么爱你》的雕塑,后来入选《大爱无疆——2008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年鉴》。

而这份爱还在延续。方晨光做完这件作品上网投稿时,看到另外一条信息:请为谭千秋塑像。谭千秋是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的教师,在汶川大地震中,为保护四名学生壮烈牺牲。方晨光的心灵再次被震撼了。他中断了正在谈的一桩生意,告诉他们:我要为谭千秋塑像去了!

他以长江两岸的山岩肌理,塑造了谭千秋当时双臂张开趴在桌子上护住学生的伟岸身躯,用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刻画了谭千秋的胸膛。“在我的心中,谭老师像崇山峻岭一样伟大,而他的胸怀则如深邃、安宁的溶洞,给了学生最好的庇护。”

这件作品取名《千秋大爱》,获得了诸多荣誉: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、中国蓉城国际美术作品双年展提名奖、入展印象•中国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与设计艺术双年展。2011年教师节,在家人的支持下,方晨光千里迢迢前往四川,将这件作品赠予谭千秋生前所在的东汽中学,放置在学校校史馆。
 


      “每件作品都不能随便做做!”这是方晨光的口头禅。他的创作主要是人物,包括很多历史名人;他特别喜欢悲壮的题材。每次创作,他都要认真阅读相关资料,甚至实地考察,力求创作出独特的、有别于以往的作品。

2009年获得全国水仙花城市雕塑评选第一名的《水仙花女神》,方晨光创作时特意到水仙花种植基地观察,了解到水仙花的球茎饱满有力,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柔弱。他又阅读了水仙花女神的诸多传说,很喜欢其中一个版本:水仙花女神掌管水源,她头上的明珠护佑漳州花果飘香、富饶不断。恶龙想夺走明珠,女神与之搏斗,不幸牺牲。

至此,方晨光心目中的水仙花女神,是勇敢、仁慈的象征;她头戴明珠,双手高擎水仙花,身上的披巾如倾泻下来的水源,气势如虹。这是一尊女性人体雕塑,在不乏柔美的同时,更充满了力量。

2011年,方晨光得知位于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园向全球征集成吉思汗塑像,他立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位历史名人的活动区域,前往其中的大兴安岭一带,并了解到草原上的伟大奇观:在山脉向草原过渡的辽阔地带,有一种形成于1亿年前的古老地貌,叫阿斯哈图冰石林,方晨光在见到的第一眼,就被深深震撼到了。“彷佛是当年战场上的士兵凝固在那里,那么苍凉、雄浑、神秘。”

他便以冰石林为硕大的身躯,塑造了成吉思汗的胸像。“他深邃的目光望着远方,代表着雄伟远大的目标、一往无前的勇气、志在必得的信心;冰石林的造型,就如同千军万马风一般地卷过。我希望通过这样的造型,来表现成吉思汗的英雄气概和文韬武略。”

虽然征稿时要求的是骑马像,但方晨光的胸像仍然入围前十名。
 


成吉思汗胸像


      很多时候,往往是客户已经很满意了,催着他交货:“可以了,可以了!”方晨光却不着急:“不行!我还看不过眼,再修修!”

每一件作品都如同他的孩子,方晨光希望它们都是最完美的。
“艺者——医者也,医者仁心!人生就是一场修行,此生我已找到自己的使命,就是为善良与不朽的人塑像!中华文化三条根儒释道皆是我创作的源泉,我将以雕塑的形式弘扬中华文化!艺术——点亮自己,光明世界!”

这就是职业雕塑家方晨光的艺术与人生。

联系我们

学校电话:0592-6283333、7790910 传真电话:0592-6079124
招生电话:0592-7790966、7790977地址:厦门市集美区杏前路22号
邮箱:bgs@jmgyxx.com 邮编:361022